August 09, 2006

員工只是一種工具

某單位的決議,給我有種深深的感嘆。記得有一期的《商業周刊》提到豐田學,就是探討豐田讓二十六萬名員工,絞盡腦汁幫公司淨賺上兆日圓,背後是以何種管理方式,不僅讓員工得以發揮所長、並且「把員工變聰明」,而之前花了一些時間讀 KM 與 CRM,也抽空參與研討會讓自己多作思考,雖然說要落實,實在有本質上的困難性。現在的公司企業,其規模已非昔日可想像,不在於員工數量,而是營運的數據與相關指標,然,卻衍生出一個又一個複雜的黑盒子與大怪物,除了對外的企業文化與公司形象外,又何以一虧其貌呢?

「員工只是一種工具,不合用就汰換」,即使不是直接說出,或多或少有這種意味,這些都算是企業成長的秘訣嗎?翻翻《商業周刊》與《哈佛商業評論》,我開始在想,或許將員工的 "Team work" 改稱 "Toolkit",是不是更符合知識密集、高科技產業的用詞呢?

我,是不是好工具呢?可不敢奢想能被「使用」多久,只希望仍堪用。
由 jserv 發表於 August 9, 2006 11:14 PM
迴響

HeyHey,
Jserv的Orz MicroKernel呢??
期待你release呢

Ken 發表於 August 10, 2006 01:03 AM

您老作為工讀生
不是工具
是零件
不過
是鑲在變速箱主飛輪的那一枚

但願車主有在保養

aguai 發表於 August 10, 2006 04:19 AM

話說員工自古以來都是工具啊。到頭來,任何公司存在的首要目的都應該是將股東的利益極大化。所以要麼員工即股東(透過股票分紅也是一種方法),要麼就是乖乖的做個好工具。

若工讀生當膩了,不如搖身一變成為公司經營者吧。相信Jserv是具備這種能力的。

I-Jui Sung 發表於 August 10, 2006 09:18 AM

這讓我聯想到之前看到的, 女孩在 msn 上把男性朋友分類為各種工具
的笑話.

又何止公司把員工當成工具, 即使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常常也只是
建基於利益之上, 把別人當成工具也早就落實在生活裡了吧.

這又讓我聯想到倪匡的科幻小說 "玩具" . 或許每個人活在世上, 都只
是以各種不同型式的玩具而存在著吧. /sign

duan 發表於 August 10, 2006 10:37 AM


如果歷經過公司被整併或裁員

這句話更能深刻體會

jihib 發表於 August 10, 2006 12:19 PM

Dear Jserv,

In one hand, employees is just tools or instruments for companies.

But in other hand, what is useful administration in Toyota or in Japan, not completely useful in Taiwan or Chinese.

I do think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cultures could make different result.

We all know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very different from Japanese people.

Sinya 發表於 August 11, 2006 01:28 AM

老實說,太多的中小企業雇主根本不會管理員工..
所以,變成另一家害其他人的雇主,不是究竟。^^

員工不應該是機器,工具,要當成全人來對待。
企業的最終目的也不是利益。
這些觀念都可以在本世紀最偉大的管理者,彼得杜拉克的管理書籍中見到。

jaderabbit 發表於 August 12, 2006 12:20 PM

我想,為了錢替人賣命,本來就是當別人的棋子。棋子是公司資產時,公司會「好好運用」,棋子變成負債時,公司拋之而後快,這本就是工商業社會的實象。

魔法設計師 發表於 August 15, 2006 10:02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