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展現 Linux 的 multitouch 技術
法國的 [
ENAC ] 進行一個針對 Linux 平台上的 multi-touch 的技術展示,硬體的配置為:
Broadcom 5974, Stantum, NTrig or DiamondTouch surface
軟體方面,除了需要上述硬體的 driver 與 firmware 之外,則是 Linux kernel 2.6.30 與 compiz + dbus plugin,不過這個展示沒用到 [
MPX:Multi-Pointer X Server ] 的技術,所以 Xorg + compiz 只是單純處理 3D 顯示效果。輸入的部份值得關注,因為這類 multi-touch 裝置,在 Linux kernel 下,會將其對應為 /dev/input/eventX,而此展示則撰寫若干小程式,監視數值變化並透過 dbus,告知 compiz 做出對應的反應,像是 water, zooming, rotate 等等。以 compiz 的「水波紋」效果來說,只要下達以下指令即可:
dbus-send --type=method_call --dest=org.freedesktop.compiz /org/freedesktop/compiz/water/allscreens/point org.freedesktop.compiz.activate string:'root' int32:`xwininfo -root | grep id: | awk '{ print $4 }'` string:'amplitude' double:1 string:'x' int32:$1 string:'y' int32:$2
重點就是兩組以上的 (x, y) 輸入,詳情可參考 ENAC 的網頁 [
Linux native multitouch support ]。展示的影片可參考以下:
由 jserv 發表於
01:35 PM
|
迴響 (1)
「Qi - Lightweight Boot Loader Applied in Mobile and Embedded Devices」簡報上線
這兩日,應 FreedomHEC Taipei 籌辦單位之邀,Matt 與我代表
0xlab ,在 [
FreedomHEC Taipei ] 分享 "Qi - Lightweight Boot Loader Applied in Mobile and Embedded Devices" 議程,其簡報已上線,請參考以下:
Qi 最主要的思維就是 KISS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我們思索移動式裝置中,boot loader 肩負的責任越來越沈重,而需求也相當多元,以至於無可避免陷入難以維護的處境。於是乎,LAB (Linux As Bootloader) 的概念在 2003 年即提出,不過實務上卻歷經許多實做,才有機會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獲得可靠的應用。本議程就分享 Qi 背後設計的想法、開發哲學,也探討
0xlab 對於透過自由軟體創造更大價值的概念,感謝前來指教的朋友,也期待日後的交流。
由 jserv 發表於
11:50 PM
|
迴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