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09, 2004

爛水手責怪風向: QBQ 讀後感

也許是小時後家人怕我吃虧,也許是有過期待落空的經驗,大概是因為知道自己很容易被人家凹,導致我在工作上習慣和別人撇清關係,以為這樣可以比較突顯出自己的工作表現,不過實際上卻導致團隊工作不易的結果。

「雖然看這本書很容易導致自我虐待,但我覺得看過這本書後可以改善你對事情過度悲觀的看法」,這是同事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理由。這本薄薄的小書,是即使不常閱讀的我也可以輕易看完的書。

本書的主題是「個人擔當(Personal Accountability)」,推薦給有過以下問題的人所看:

「這工作該歸哪個部門負責?」
「他們怎麼不是先溝通好呢?」
「誰該為這些失誤負責?」
「我們為什麼得忍受這些改變?」
「什麼時候才有人來教導我,訓練我?」

以上的問題看似天真無邪,卻透露個人缺乏責任心。

QBQ的基本概念是,每個人都有自由作出更好的決定,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即使決定「不」選擇,也算是一種選擇。當心中發出一些怪罪他人的怨言時,其實自己總是有權利可以扭轉這樣的情況,關鍵在於問對問題。

利用QBQ發問的三項原則如下:

1.以「什麼」或「該如何」這兩個詞來發問,而不是「為什麼」「什麼時候」或「誰」。
2.包含「我」字在內,而不是「他們」「我們」「你」或「你們」。
3.將焦點放在行動上。

比如說,「他們怎麼不是先溝通好呢?」就可以改成這樣問「我該如何更了解他們?」

讀完之後,所得到的震撼是滿大的,希望將來可以努力實踐,擺脫舊日「爛水手責怪風向」的積習想法,提升對生命的熱忱。

由 tumi 發表於 01:15 AM | 迴響 (249)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