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說:「環保不是在保護環境,而是在拯救我們自己。」
週日下午,無聊的日子,一個人到市區閒晃,看看美妹,順便看看唱片行有什麼新東西,就看到了這張cd,雖然之前都有買,不過還是猶豫了一下要不要買,還好有猶豫了一下,在猶豫的同時發現美女,其實都在看美女,沒再猶豫什麼啦 ;)
包裝還是滿有特色的,價格上也還不算貴,至少比風潮網站上的價格低許多,還是延續過去的風格,環保意識與關懷生態,還是以北極Alaska為主題
專輯收錄了不少北極當地錄製的聲音,不過我聽起來不明顯,分不太出來哪些是實地錄製的聲音,哪些是錄音室配上去的,一些動物的聲音倒是買明顯的,其他的就滿難分辨的
看看美國對Alaska的開發,再看看台灣本土對山坡地的嚴重開發,但對原住民而言不讓他們開發卻又是截斷他們的生活,上次去南投清境農場,這些山坡地幾乎都有在開發,也應該想想解決方法
Dido繼2001年的首張專輯之後的新專輯,預計2003年九月29日在英國發行
隔了兩年之後,英國女歌手Dido將再度推出新專輯Life for Rent
https://www.dido.co.uk/
希望台灣也能夠很快有代理版進口,我個人滿喜歡她的音樂,電子為主的配樂搭配有點沙啞但卻高亢的歌聲,聽起來非常舒服,不過那是上一張的印象,在台北佳佳唱片買的進口cd,花了將近700台幣,不過當時是因為代理的速度實在是只能用龜速來形容,不知這張代理的速度如何:)
今天閒來無事搜尋一下原本以為已經解散的Enigma
上一張正式的作品已經是1999年的事情了,連我都以為他們已經要解散了,不過發現其實他們還是存在的,也在今年2003/08/09推出了新專輯,封面上應該不知道是蝴蝶還是蛾
https://www.enigma.de/images/discographie/voyageur.html
依照過去慣例,可能會有代理,也可能不會,因為一些後期的remix的作品也許是我沒發現到,不然就是沒代理,希望這次的新作品不會讓我失望 :)
ps.另外一個我很喜歡的adiemus也真的很久很久沒有新作品了,不知道還在不在 :(
最近老闆送了本執行力,看著看著,在看一下別人整理的讀後心得,檢視一下自己的執行力,再檢視一下公司那些大頭的執行力
不知道該怎麼說
以我的工作來說好了,我的目標在哪裡?老闆也不知道
為什麼沒有在年中績效評估提自己想要的教育訓練方向?
嘴巴上說很好聽,因為我不喜歡外面那些教育單位比較喜歡自己看文件,其實是因為提了也得不到公司補助去上
為什麼沒有提出公司流程簡化計畫?
嘴巴上說,因為現有空間不足,不足以容納新增的機器,其實是提了也得不到支持,電子傳真,web based run card system的挫折,讓我不想再浪費時間提了
不管提哪些計畫,提到錢,總是說現在公司資源不多,那又何必提呢?
給我各目標:survery web based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算了吧,妳我都很清楚結果,我可不想跟電子傳真一樣,到最後階段得到一句:我覺得這不是很重要
而在那邊浪費彼此的生命
外包給鼎新的個案修改,連錢都已經在兩年前付了,用當初買的時數底扣,當我反應對方不理不睬時,又給了我什麼協助?認為這樣欠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誰造成問題?
執行力,執行力,當一個老闆連策略都規劃不出來的時候,如何要求她能夠徹底執行?如何要求幹部徹底執行?
要談執行力前先談如何能夠制訂出正確的策略與目標吧,空有執行力沒有目標,執行力看再多次也不會成功
看來看去,換家有執行力的老闆最實際
今年下半年能夠達到這個目標的話,我就真的很有執行力 :P
Jewel在隔了四年後發的新專輯
與之前的最大的不同在於加入了許多不同的風格,例如舞曲、R & B這類的音樂元素,讓整張專輯在風格上比起以往的來的多變化,但美中不足的是似乎把整張專輯的完整性給打散了,雖然風格多變了,但卻像是每一種都只是點到為止,給我的感覺是為了多變而多變,並不是因為jewel本身真的喜歡這類的風格而加入
我個人對於這張專輯,個人覺得沒有以前的來的好跟質感,唯一的優點是比以前加入了其他不同的風格,如此而已
來自德國豎琴演奏家Jochen Vogel的作品Celtic Air
故事說的是一對愛爾蘭情侶的故事
作者有一天在逛舊書攤時發現十二封舊信,打開來看原來是移民潮時在愛爾蘭的一位年輕人移民到美國去而寫信給留在愛爾蘭的女友的故事
故事沒有結局,也沒有說明女方的心情,作者為每一封信都寫了一首曲子來表達信中男主角在所經歷的旅程以及對女友的思念之情
整張專即以豎琴來做為主軸,搭配其他樂器,聽起來很舒服,但卻又能讓我感動,雖然樂器本身非常冷門,但音樂本身卻是很特別的
台灣有代理商進口,所以價格上還可以接受,不過還是比一般的貴上一點
廣播聽到的令人眼睛一亮的歌聲,現在很流行的女主唱搭配男性樂手團員,特別的是女主唱是學聲樂出身的,所以在唱腔上與一般的不太一樣,帶有聲樂的唱法吧?
不過聲樂怎麼唱,我並不熟悉,只是聽過一點點而已
cd封面,單純的只用簡單的顏色,但卻讓人有不一樣的感覺,晚上看可能會覺得有點嚇人
成員有
主唱:Amy Lee , guitar:Ben Moody , guitar:John LeCompt , drum:Rocky Gay
整體而言女主唱的歌聲很特別,高亢嘹亮,但也具有爆發力,多變的曲風,融合多種風格,對於聽膩其他樂團缺乏變化的音樂的人來說是滿有新鮮感的
要說有甚麼不夠完美的地方的話,應該是整體風格都偏向陰暗與灰色
不喜歡這樣的風格的話,大概會聽不下去
今天下班回來的路上買了這張cd
st. anger by Metallica
對一個1980年代到現在的樂團,面臨了許多問題,他們也無可避免的遇上了樂團的頭號殺手:毒品,不過他們運氣不錯,沒有整個樂團毀了,音樂生命還能繼續延續
主唱因為毒癮的關係而在勒戒所進進出出,戒毒成功之後才推出這張專輯
因為我自己對黑色專輯之外的其實沒什麼印象,有買過load這張,不過對於內容實在是沒有任何印象可言*汗*..
整體而言,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黑色專輯,也許是我不喜歡太重的音樂,而這張新專輯,在鼓聲與吉他上面的比重跟強度比起黑色專輯都強了許多,我個人的話是比較不那麼喜歡這樣的方式,歌詞簡短,那一首歌的主題會一直重複的出現,也是這張專輯的特色
專輯封面是一隻握拳的手,被繩子綁住,也許有特殊意義,也許沒有,不過我看不懂
封底則是一個很像木乃伊的東西脖子上掛著封面那隻手當項鍊,我也看不懂代表什麼意義
專輯內頁風格粗獷不過還是有點陰暗的感覺,不過歌詞印的滿容易閱讀的
個人感覺上除非自己很喜歡這個團,否則一般人不太容易接受這樣的風格,相對上來說黑色專輯就容易接受多了,總覺得比黑色專輯差一些
上回談了一些自己過去喜歡的音樂類型,這回談談怎麼避免買到自己不喜歡的cd
雖然這樣說,但我還是有時候會買到自己不喜歡的 :(
01.書籍雜誌樂評:
這方面每本雜誌都有自己擅長的類型,以我的話,最常看的是rollingstone的樂評,不過他們其實只擅長美國本土的音樂,非美國本土的或是沒有在美國發行的基本上不太會出現,他們也不熟悉
02.試聽:
這有些困難,因為台灣唱片行不知道是唱片公司的問題還是唱片行本身的問題,台灣歌手的cd都不開放試聽,而一些西洋或是new age的反而有些會提供試聽,但西洋音樂有各好處,可以在歌手官方網站或是amazon上找到試聽,台灣唱片公司這方面需要加強,最好的狀況的話是有朋友已經買了,可以借來試聽
03.分析試聽結果:
如果試聽完之後覺得喜歡的曲目超過五首以上,那這張專輯適合買album,如果在五首以下,那買singles就好了,不過不提供試聽的那些..就憑個人感覺囉,通常台灣歌手會比較容易出現在一些媒體上,也比較有機會聽到他們的作品,不過台灣歌手的cd沒有在賣singles的,所以願意買的話相對上來說比較有可能買到自己不喜歡的
04.選擇唱片行:
同樣的一張cd在不同的唱片行會有不同的價格,國外的則分成水貨與代理兩種,雖然內容可以說是一樣的,但價格上卻可能會有極大的差異,進口的水貨cd好處是發行速度比台灣代理商代理的快一些,但缺點是價格以及進口數量,最容易買到這類cd的唱片行是tower,不過在新竹卻不是這樣,至於代理商進口的或是台灣歌手的,找一家價格最便宜的就對了,依照過去經驗tower的價格是最高的,其他都差不多
現在還可以在網路上購買,更容易比較價格差異,不過買國外發行的cd的話要注意的是運費的問題,用快遞寄的話其實價格是滿高的,唱片本身的價格加上運費=最後所要付的價格
05.如果上面這些都沒有的話,那就靠直覺吧,有時候直覺是很準的,有時候不會,通常有代理的或是台灣歌手的都會有一些簡短的介紹跟說明,再不然看封面的感覺,覺得可能會喜歡的話可以賭賭看自己的運氣:)
最近在try FreeBSD 5 current,享受一下每天更新系統的刺激,不過主要的server還是沒去動,沒有去更新到current,畢竟機器等級不夠,每天編譯實在很花時間
也許是夏天到了,天氣熱沒開冷氣給他吹,也許是前天的kernel不穩,昨天晚上在cvsup current時,同時更新ports tree
嘿嘿,問題發生了,就在我愉快的輸入完指令,切換到另一台跟大家聊天時,不知不覺的,他已經在kernel debug畫面了!!
等我切過去看時已經來不及了,kernel panic
不過重新開機之後,同樣的工作在從來一次,不過這次把job分開來執行,而不是同時,在把冷氣打開給他吹一下,amd的cpu散熱還真不好,終於順利的完成了昨天的更新
不要懷疑,其實比起電腦,我接觸音樂更早
國中時家裡買了一台收音機,還可以聽錄音帶開始,那時候就開始接觸了音樂了
國中時聽的以當時的中文歌曲為主,當時正是許多港星來台發展的年代,不過當時聽的主要是羅大佑、周華建的音樂為主,他們兩人的音樂陪伴我度過國中時代
當時不是很懂羅大佑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政治概念,只是覺得喜歡他的旋律,喜歡周華建的歌聲,不過到了後來,這兩人的音樂卻漸漸的遠離了我的生活
當時買的還是以錄音帶為主,不過這些都已經早已不知道丟到哪去了
高中時買了第一台自己的cd player,還記得第一次用來聽cd的感動,但那台機器早已隨著時間而丟棄了,到了高中時開始接觸了西洋音樂,當時是1990年代初期,正是新舊世代交替的時代,而一些西洋樂團的音樂就陪伴著我度過了高中生活,當時最喜歡的是collective soul , Mr. Big , Bon Jovi , Guns and Roses以及當時的一些moderm rock的樂團,也許大多數人都沒聽過這些早已解散多時的樂團
對許多後起的樂團而言,這些樂團現在都已經走入歷史,變成啟發他們音樂生涯的啟蒙者了,沒辦法,時代的潮流如此,但當時的確是許多樂團的全盛時期,但也是衰退的開始
高中時開始買cd,但cd的數量一直沒有很多,大約60張以內,到了大學以後cd的數量才開始增加的比較多,也才開始接觸比較多的其他音樂風格
大學時代其實並沒有增加比較多的cd數量,不過大二之後開始接觸較多的中文歌曲,因為認識了當時的女友,也就跟著女友的喜好聽音樂,因此買了不少的中文歌曲,而現在架子上的中文歌曲都是當時留下來的,大約60張左右
到了大四以後接觸了new age的風格,深受感動,也找到了以往在其他風格上所沒有的感覺,也買了一些這類的音樂,當時最喜歡的是adiemus , enigma , matthen lien,前兩者擅長以電子配樂營照氣氛,而matten lien則擅長自然風格與自然環保議題,而很可惜的是adiemus , enigma都先後解散,目前只剩下matten lien還有持續的在創作新作品,而這時候靠著在motorola打工的薪水買了現在的床頭音響,不過買了那麼久,卻從來沒有拿來聽過錄音帶
真正接觸最多音樂的時代是在台北市當兵時,當時幾乎每個月都會買兩到三張cd,也在當時買了不少r&b, jpop , 歐陸樂團等等的,當時最常去的地方是台北火車站附近的佳佳唱片行還有tower西門店,可惜的是前幾天再度到佳佳唱片時卻發現之前很多的進口cd(其實就是水貨cd)現在卻一張都沒有了,也許是景氣的因素,一張600-700元台幣間的cd現在已經比較少人願意花這樣的錢了,而代理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只要不是極端冷門的幾乎都有代理了
退伍就業之後,cd的數量增加的最快,來到新竹工作之後買了不少cd,到現在cd的數量大約300出頭,但風格卻是迥然不同,有美式的,也有一些日本的,也有歐陸的,聽的也越來越冷門,不過很少聽jazz , classic這類的音樂,少接觸是其中一種原因,所以很少這方面的音樂
目前最常聽的是new age , moderm rock , r&b , 少數幾個流行音樂藝人的
下回再來談台灣音樂目前的現況